一、学习年限
3--6年(标准4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21世纪的食品工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并能适应于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食品科学技术手段,具备食品加工、贮藏以及综合利用方面的技能,能够从事食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学校、科研部门,食品管理部门、食品企业单位等部门。
三、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业务上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与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和食品工程基础。
2. 掌握农产品原料的生物学特性、加工特性以及食品贮藏、加工与原料综合利用的原理与工艺设计。
3. 具备食品贮藏加工设备的选型及一般工程规划设计的能力。
4. 系统掌握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营养、卫生、检验分析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5.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研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6. 掌握一门专业外语。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工艺学、食品物料学、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
五、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85学分,其中,必修及限选课131学分、专业任选课8学分、全校性任选课7学分、实践环节39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授予学位类别
工学学士
七、学期教学进程表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考核 | 学分 | 学 时 分 配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习题 | 上机 | 周学时 |
第 一 学 期 | C1000010 N1120011 C1150011 C1150021 C1150031 N1070010 N1110060 C1032000 C1240020 C1170011 | 军训及军事理论 工科数学分析Ⅱ 大学英语 大学日语 必选其一 大学俄语 大学化学I 大学物理实验Ⅱ 计算机实用基础Ⅱ 思想道德修养 体育 | √ √ √ √ | 3.0 5.5 3.5 4.5 1.0 2.5 1.0 1.0 | 3周 90 90 72 20 50 30 30 | 75 90 42 30 12 30 | 30 20 | 15 18 | 20 | |
小计 | 22 | 382 +3周 | 279 | 50 | 33 | 20 | 25 |
第 二 学 期 | N1120012 C1150012 C1150022 C1150032 N1110021 T1032080 C1240010 C1170012 | 工科数学分析Ⅱ 大学英语 大学日语 必选其一 大学俄语 大学物理Ⅱ C语言程序设计 毛泽东思想概论 体育 全校任选课 | √ √ √ √ | 5.5 3.5 4.5 3.0 1.0 1.0 2.0 | 90 90 75 60 30 30 48 | 75 90 70 30 30 30 48 | | 15 5 | 30 | |
小计 | 20.5 | 423 | 373 | | 20 | 30 | 23 |
第 三 学 期 | N1120050 C1150013 C1150023 C1150033 T1410010 T1020030 N1110022 T1410020 C1230010 C117001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大学英语 大学日语 必选其一 大学俄语 生物化学 工程热力学 大学物理Ⅱ 食品科学导论(双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体育 全校任选课 | √ √ √ √ √ | 3.0 2.5 4.5 4.5 4.5 2.0 1.0 1.0 2.0 | 48 60 72 70 75 32 30 30 48 | 38 60 48 64 70 32 30 30 48 | 24 6 | 10 5 | | |
小计 | 25 | 465 | 420 | 30 | 15 | | 26 |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考核 | 学分 | 学 时 分 配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习题 | 上机 | 周学时 |
第 四 学 期 | N1070220 T1410030 T1410040 T1060140 T1080120 T1410050 C3000030 C1240030 C1170014 | 物理化学Ⅱ 食品化学 微生物学 电工与电子技术 工程图学(CAD)Ⅲ 食品工程原理 文献检索* 邓小平理论 体育 全校任选 | √ √ √ √ √ | 3.5 2.0 4.5 5.0 4.0 4.0 0.5 1.0 1.0 2.0 | 56 32 72 84 70 64 12 30 30 48 | 46 32 54 56 58 64 12 30 30 48 | 10 18 24 | 8 | 4 4 | |
小计 | 27 | 486 | 418 | 52 | 8 | 8 | 27 |
第 五 学 期 | N1070120 T1410060 T1410070 T1410080 T1410090 T1410100 T1410110 E1080910 C1160010 | 分析化学 食品卫生学 食品物料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工艺学 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 食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全校任选课 | √ √ √ √ √ | 3.0 2.0 2.0 3.0 4.0 2.5 1.0 2.0 1.5 1.0 | 48 32 32 48 64 40 16 2周 36 24 | 24 32 32 48 48 32 16 36 24 | 24 16 8 | | | |
小计 | 22 | 340 +2周 | 292 | 48 | | | 21 |
第 六 学 期 | C1240040 T1410120 T1410130 T1410140 S1410010 S1410020 | 法律基础 食品物性学 食品生物技术(双语) 生物分离纯化工程 食品仪器分析 食品机械 | √ √ √ √ √ | 1.0 2.0 2.0 3.0 4.0 2.5 | 30 32 32 48 64 40 | 30 32 32 32 40 40 | 16 24 | | | |
①②中限选2学分、32学时 |
S4410010 S4410020 | ①食品工厂设计概论 ②食品加工新技术 | | 2.0 2.0 | 32 32 | 32 32 | | | | |
①②中限选2学分、32学时 |
S4410030 S4410040 | ①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②食品发酵 | | 2.0 2.0 | 32 32 | 16 32 | 16 | | | |
①②中限选2学分、32学时 |
S4410050 S4410060 | ①细胞培养 ②生物反应器设计 | | 2.0 2.0 | 32 32 | 16 16 | 16 16 | | | |
①②中限选2学分、32学时 |
S4410070 S4410080 | 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②食品添加剂 | | 2.0 2.0 | 32 32 | 16 32 | 16 | | | |
| 专业任选课 | | 4.0 | 64 | 64 | | | | |
小计 | 26.5 | 438 | 366 | 72 | | | 24 |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考核 | 学分 | 学 时 分 配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习题 | 上机 | 周学时 |
第 七 学 期 | ①②中限选1学分、16学时 |
S4410090 S4410100 | ①乳品科学概论 ②食品包装与设计 | | 1.0 1.0 | 16 16 | 16 16 | | | | |
①②中限选1学分、16学时 |
S4410110 S4410120 | ①食品安全与法规 ②食品感官评定 | | 1.0 1.0 | 16 16 | 16 16 | | | | |
①②中限选1学分、16学时 |
S4410130 S4410140 | ①功能性食品概论 ②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 | 1.0 1.0 | 16 16 | 16 16 | | | | |
①②中限选1学分、16学时 |
S4410150 S4410160 | ①生物安全性 ②HACCP原理与应用 | | 1.0 1.0 | 16 16 | 16 16 | | | | |
E1410010 E1410020 | 专业任选课 食品工程生产实习 食品综合实验 | | 4.0 2.0 6.0 | 64 2周 6周 | 64 | | | | |
小计 | 16 | 128 +8周 | 128 | | | | |
第 八 学 期 | E1410030 E1410040 |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 | 2.0 16.0 | 2周 16周 | | | | | |
小计 | 18 | 18周 | | | | | |
附表:专业任选课的选课范围
课程编码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 时 分 配 | 安排 学期 |
总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习题 | 上机 |
S5410010 | 食品分析 | 2.0 | 32 | 32 | | | | 6 |
S5410020 | 食品质量监督与认证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030 | 免疫技术原理 | 2.0 | 32 | 32 | | | | 6 |
S5410040 | 绿色食品与技术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050 | 膜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060 | 超临界流体技术(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070 | 酶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080 | 纳米技术(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090 | 发酵过程优化(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100 | 食用菌生物技术(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110 | 食源性病原生物检测技术(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120 | 淀粉糖品生产技术(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130 | 花卉食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140 | 新型蛋制品加工工艺(双语) | 1.0 | 16 | 16 | | | | 6 |
S5410150 | 功能性油脂(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160 | 功能性发酵食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170 | 功能性大豆食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180 | 功能性粮油食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190 | 焙烤食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200 | 果蔬贮运技术(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210 | 膨化食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220 | 酿酒工艺(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230 | 冷冻食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240 | 欧美食品安全体系研究(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250 | 食品杀菌技术(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260 | 调味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S5410270 | 罐头食品(双语) | 1.0 | 16 | 16 | | | | 7 |
八、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类别 | 学分 | 实践训练(周) |
军训及军事理论 | 3.0 | 3周 |
社会实践、公益劳动 | 2.0 | 2周 |
第二课堂训练 | 3.0 | 3周 |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6次) | 3.0 | |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 | 2.0 | 2周 |
食品工程生产实习 | 2.0 | 2周 |
食品综合实验 | 6.0 | 6周 |
毕业实习 | 2.0 | 2周 |
毕业设计 | 16.0 | 16周 |
总计 | 39 | 36周 |
九、 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类别 | 学分 | % | 学时 | % | 上机(学时) | 实验(学时) | 习题(学时) |
公共课C | 22.5 | 15.4 | 596 | 22.4 | 20 | | 18 |
自然科学基础N | 35.0 | 24.0 | 574 | 21.6 | | 84 | 50 |
技术科学基础T | 55.0 | 37.7 | 900 | 33.8 | 38 | 112 | 8 |
专业课S | 26.5 | 18.1 | 424 | 15.9 | | 56 | |
全校性任选课 | 7.0 | 4.8 | 168 | 6.3 | | | |
总计 | 146 | 100 | 2662 | 100 | 58 | 252 | 76 |
十、 课外安排与要求
1. 组织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实验室和课题组参加科研活动,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前沿的了解和对所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兴趣。
2. 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类学科知识竞赛、自学课程、专题文献综述大赛等活动,获得相应的学分,在选拔推荐免试研究生、评奖学金、选派与国(境)外大学互换学生等政策中也予加分。
3. 第二课堂包括科技制作、科技创新、知识竞赛等活动。
十一、 有关说明
1. 教学计划进程表考核栏中,标注“√”的课程为考试课,必须按百分制计分;未标注的课程为考查课,可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级记分或合格与不合格记分。
2. 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后面标注“*”的课程,为弹性课程,供有兴趣和精力充足的学生选修,也可不选,如果选修该类课程且考查合格,该门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将记录在成绩单中,如果考查不及格,可不记成绩不补考,该类课程不在要求的学时、学分之内。
3. 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全校性任意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除了必修的人文社科课程外,至少从中选修7门(7学分),建议在2、3、4、5学期选修。
4. 本专业在宽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上,设置了食品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化工、食品化学4个专业方向,并设置了相应的4个教学模块,要求学生在4个模块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5. 毕业设计周期为一年,但按16学分、16周安排毕业设计。